当前位置: 凤凰体育官方网站>>学院新闻>>正文

凤凰体育官方网站师生在“中国文艺美学的古今转型与当代话语建构”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2023年09月25日 22:02  点击:[]

9月23日至24日,“中国文艺美学的古今转型与当代话语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南郊宾馆举行。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德胜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山东大学凤凰体育官方网站副院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主持开幕式。博士生导师周均平、凤凰体育官方网站院长孙书文作大会发言,青年教师杨光、吴承笃、厉运伟,硕、博士生夏冬、张玉青、宋东煜、张牧月、兰珊、田颖、陈思作分会场发言。

9F123A

周均平作题为《生活与艺术“同一”的双重乌托邦》的大会发言。他指出,此前有的学者在日常生活艺术化和艺术日常生活化的学术论争中提出的生活与艺术“同一”的观点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就实践而言,“同一”说所描述概括的现象(事实)不具备全面性和普遍性,有以偏概全的问题。就学理而论,“同一”说在入思方法、问题语境、命题含义、判断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存在难以顺理成章之处。他认为,“同一”说强烈表达了对理想的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的向往和追求,对进一步打破艺术中心论和审美自律论,促进生活和艺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推动文艺美学更深广地关注现实、走向生活,在学理上和实践上具有诸多重要意义。但其“同一”的目标难以实现,在根本上是一种生活乌托邦或艺术乌托邦。

孙书文大会发言的题目为《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传承创新研究论纲》。文章提出,遵循“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整理、挖掘、阐发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中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文艺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价值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于新时代文艺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就当下中国文艺发展和包括文艺价值在内的中国文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代研究者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中汲取丰富营养,以中华美学精神为核心推进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传承创新研究,科学处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与其他民族文艺思想等几对关系。

杨光的发言题目为《“作名”概念的媒介技术史条件——兼论生成式AI时代的“作者”问题》。他指出,新媒介的产生不会彻底取代旧媒介,它从重新配置(de-placement)的视角,为我们提供重新审视旧媒介的契机。新媒介对旧媒介的重新配置意味着,我们原本用来称谓、表述、定位、阐释、捕捉、分析、批评旧媒介的整个话语系统必须得到相应的“重置”。他认为,伴随20世纪中后期媒介理论、技术哲学、媒介考古学的兴起,文艺理论话语重置的技术史动因问题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当下,新媒介重新装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作者”的新途径:与其说“生成式AI究竟是不是作者?”不如说“‘作者’这个概念究竟在何种意义上仍能存在于生成AI的时代?”。“作者”要经历如何的重置才能在“生成AI”时代继续存在下去?这构成了生成式AI时代的“作者”问题。

吴承笃的发言题目为《儒家诗学思想中的生态话语研究》。他剖析了儒家的语言观和语言实践中的生态思想,指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存在,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存在论的价值。儒家之所以赋予语言以立德和致世等重要功能,就在于其对语言的认知和使用是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为前提和基础的。他认为儒家具有独特的言说天地自然的方式,语言成为联接天道与人道的重要桥梁。儒家理想的语言就是能够随天地万物的生成,去探索表达自然生生与道德生成的合理方式,并且倡导“德言”以效法天之言,从而达到天人和谐的目的。

厉运伟的发言题目为《“易象”通于“比兴”:章学诚比兴诠释的学术史意义》。他认为,章学诚的比兴诠释植根于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针对比兴之公共性及其象喻传统的失落而发,“易象通于比兴”命题的标举,正在于揭示比兴在官师合一、文道合一的时代作为公共符号的深层文化原型,及其兴情传统与象喻传统的历史根源。他指出,通过对其原型及流别的辨章考镜,比兴发展的脉络显明、根节毕俱;重建比兴的公共符号性质,恢复比兴联类比拟的象喻功能,以回归文道合一的理想目标,亦由此获得清晰的揭示。象喻思维的真正功能,不仅在于各类物象或事件间的类比联想,亦且在古与今之间架起推类比拟、沟通互联的桥梁。向比兴传统的回归,并非纯然单向的绝对复古,而内在地流注着学问之道指向当前治道人心、关怀社会、介入现实的精神旨趣。

夏冬的发言题目为《罗兰·巴尔特符号批评方法中的史学原则》。他认为,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提出要建构一种文学形式的历史。作为“零度”理论的重要内容,巴尔特的研究受到了包括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以及萨特的“介入”文学在内的多重要素的影响。他结合当时法国左翼运动和战后政治实践的理论背景,具体分析巴尔特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对上述三者理论的化用与重构。

张玉青的发言题目为《行为、感知与情感——论当代跨媒介艺术的触觉参与特性》,主要围绕在后疫情时代,艺术如何施展参与功能,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认为,研究者应以当代跨媒介艺术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分析生态意识概念和生态意识培养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当代跨媒介艺术中的触觉审美对培养生态意识的作用。

宋东煜的发言题目为《德勒兹“场外”理论的跨文化应用——以电影<一一>为例》。她提出,德勒兹的“场外”理论是关于电影的画外空间理论,这一理论的运用可以起到增强画面纵深感、推动情节发展、深化影片主旨的多重作用。华语电影《一一》画外空间的塑造丰富且形式多样,体现了德勒兹“场外”理论对中国电影研究的应用价值。

张牧月的发言题目为《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当代路径》。她认为,这一话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文艺界对文论走出去、文论内转向以及文论当下发展问题的反思和思考。她认为当代研究者在具备世界视野的同时,还要兼顾和交融古代传统与五四现代传统。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应力图创造性地深植古代文论之意,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尽一份力。

兰珊的发言题目为《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性与价值》,从舞蹈艺术本体、舞蹈艺术审美的整体结构、艺术教育三个角度出发,论述了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她认为,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把握艺术美学发展的本质特征与普遍规律,同时也能对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田颖的发言题目为《论宋代文论中的“浑”》。她认为,“浑”在宋代作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的常用字,体现着宋代文论家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联系的审美取向与理想追求。她将“浑”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自然天成、圆融整一、深厚无迹。同时,她认为“浑”对当下文艺创作与批评依旧有着启发意义,它不仅要求大巧若拙的艺术手法,更要求创作主体对于生命自然本性的把握。

陈思的发言题目为《口令、广场语言与身份的生成——德勒兹文论中的“装配”思想研究》,从语言机器与文学机器“装配”的角度探讨口令及其冗余如何反映了自我身份的逃逸与自我生成以及广场语言与流动的集体身份之间的关联,“我”从口令配置中获得“我”之名,从去主体化的欲望生成中获得“我”之性。在“装配”与拆解下,逃逸与生成处于永恒的动态过程中。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主办,《文艺美学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凤凰体育官方网站等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百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者围绕文艺美学古今转换和当代话语建构这一议题,对文艺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文艺美学发展的中外资源问题以及文艺美学转型和话语建构在当下所呈现出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新见迭现,成果丰硕。

撰稿:张牧月

终审:邹强

关闭